首页 百科知识 > 董卓入洛阳废帝后奉哪位王为皇帝(董卓为何执意立刘协为帝)

董卓入洛阳废帝后奉哪位王为皇帝(董卓为何执意立刘协为帝)

来源:互联网 时间:2024-01-24 11:46:24 浏览量:

历史进入到中平六年(189),时年33岁的汉灵帝去世,接着发生了一场残酷的争斗。在帝都洛阳中,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外戚势力与以张让、段珪为首的宦官势力展开了最后的决战,本文称之为“洛阳宫变”。

在洛阳宫变中,何进被宦官所杀,张让、段珪等人也被迫自杀。至此,洛阳宫变以外戚和宦官两大势力覆灭而告终。不久之后,董卓篡夺了洛阳宫变的胜利果实,擅行废立,废掉了汉少帝刘辩,立了陈留王刘协。

毫无疑问,董卓擅行废立,肯定有树立个人权威以便自身专权的企图,这一点无需怀疑。但他为何偏偏选中了刘协呢?这里面的具体因素有什么呢?关于这一问题,笔者在立足《三国志》和《后汉书》的基础上认为,实际上有以下三点来解释:

第一:董卓认为与刘协“有亲”的关系

众所周知,刘协的生母是王美人,在刘协出生不久后被何皇后毒害。此后,刘协由汉灵帝的母亲董太后抚养。刘协在当时有一个外号,“董侯”。

因为董卓本人也姓董,所以董卓认为自己与董太后是同族,与“董侯”刘协有一定的关联。正如《后汉书董卓传》所说,"刘协为董太后所养,卓自以与太后同族,有废立意。"

在这种情况下,董卓对刘协的认可度迅速提升,因此他拥立刘协为皇帝是理所当然的。需要说明的是,这一切只是董卓的幻想,事实上他与董太后和“董侯”刘协并没有任何关系。董卓这样做,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。

第二:刘协遇事稳重,有帝王之相

洛阳宫变后,汉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的表现大相径庭。根据《后汉书董卓传》的记载:

帝见卓将兵卒至,恐怖涕泣。卓与言,不能辞对;与陈留王语,遂及祸乱之事。

由此可见,相比于刘辩,刘协更加稳重镇定。换句话说,刘协更具有皇帝的素质和能力。董卓在这次对话中无疑认为刘协更加有才能,更适合成为皇帝,正如史书所说的"董卓认为刘协贤能"。

需要指出的是,董卓选择拥立有才能的刘协为皇帝绝不是为了东汉的前途,纯粹是将刘协的才能作为他擅行废立的理由,以此来阻止其他人的反对声音。归根结底,董卓的目的还是为了个人专权!

第三:刘协年纪较小

刘协出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(181),在洛阳宫变时只有9岁。对于董卓来说,立刘协为皇帝无疑更有利于他的控制。毕竟,对于军阀来说,年纪越小的皇帝越有利用价值。

客观地说,相比于前两点,刘协年纪较小是董卓决定立刘协为皇帝的最大动因。而背后,清楚地显示出董卓对权力的强烈追求。

洛阳宫变后,董卓选择拥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经过综合考量。只有立刘协才能最大程度地符合董卓的利益,也更有助于他的专权!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,期待其他观点。

© 转乾企业管理-商务网 版权所有 |
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,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,如内容侵权与违规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,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。联系邮箱:303555158#QQ.COM (把#换成@)